“这样不行,长期下去,病人会有危险,准备进行气管插管手术,上人工肺ECMO”
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内,一场生与死的危重患者抢救工作正在紧张展开……
2月7日下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诚邀太和医院唐以军教授来院会诊一位呼吸衰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在会诊现场,丹江口市第一医院负责该患者的管床医生向唐教授做了一系列的汇报:“患者,男,60岁,1月28住院,来时情况就不好,入院后就一直用药,吸氧。病人除了新冠肺炎外,还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炎这些基础病。该患者在用药11天,上呼吸机长达6天的情况下,效果仍不理想,血氧饱和度始终不能上来,一直处于呼吸衰竭状态……”在听完紧急汇报,并通过幻灯片查看了患者的胸片后,唐教授对患者的病情做出了初步的判断及细致的分析,在患者救治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必要时候行气管插管后,上人工肺ECMO替代肺功能,抢救患者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紧张的会议结束后,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立即组织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心内科等各科专家协同太和医院的医生们开始了紧张有序的会诊、抢救工作……
邓伟是一名85后,有着10年工作经验的麻醉科医生,此次患者的麻醉气管插管主要由他来完成;段延鹏是第一批来隔离病区一线,负责危重病救治的医务人员,用药、查房,根据病情调整用药,由于比邓伟更熟悉病人病情,因此承担着此次操作的指导工作,以预防突发情况的发生;陈黎是从重症医学科调来护理该病人,在此次任务中,协助完成相关工作。
新冠肺炎主要传播途径靠飞沫,气溶胶和接触,而气管插管要经过口腔插导管到肺部,患者极易产生呛咳,从而造成包含大量病毒的飞沫,气溶胶,被吸入人体呼吸道,或者落到眼结膜处,极易导致病毒感染。正因如此,使得这次的气管插管操作,风险极大。但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抢救小组成员却不畏风险,以最大的努力抢救着危重患者的生命!
一切准备工作就续,患者的麻醉气管插管即将进行……这个过程是整个抢救过程中最高风险的一步!操作中万一患者呛咳,产生飞沫等状况怎么办?出于气管插管中,医护被感染风险过大这方面的考虑,市第一医院麻醉科的邓伟医生果断地对着同自己一起作战的同事们说:“你们都出去,让我一个人来完成这个过程,尽量少一个被感染的风险!”因为对于操作过无数次气管插管术的他来说,这项操作他已没什么好担心的,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周围的同事们会多一份风险!抢救隔离病房的其他医生沉默了片刻,稍后退到了离患者远些的地方。他们只有退后,因为担心邓医生会因为担心他们的安全而分心;他们不想出去,因为担心病人的安全和自己同事的安全……
事后,当问及邓伟一个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就不害怕吗?他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最开始的时候还是有点担心害怕的,怕呛咳出的飞沫,气溶胶,或者是直接触病人,自己被新冠病毒感染。但后来我们危重组的组长、危重科胡健主任,感染科付红彦主任,我的师兄心内科段延鹏医生以及感控办王秀芳主任再三鼓励提醒,并指导我做好三级防护后,我就不害怕,也不担心了,觉得有这么多人关心我,而且做好了防护,我一定不会有事的。”说到这里,邓伟给出了一个甜甜的微笑,“等到正式开始操作时,也就没什么别的想法了,也顾不上去担心害怕了。”
就这样,邓伟一门心思根据自己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严格按操作常规和流程来继续接下来的工作……整个过程中,病人生命体征一直平稳!最终,人工肺ECMO顺利接入,整个危重抢救工作在市第一医院整个大团队的齐心努力、协助下圆满完成!而此时,已经到了凌晨三点多……
当谈及此次抢救感受时,邓伟感慨地说:“我是支援来的医生,来到隔离一线之后,才正真了解一线战友的辛苦,真的是不论报酬、不记生死。比如段延鹏医生、周玉涛医生……从防疫战开始,就提交了请战申请书,来到最前线工作,到现在一直没有休息,天天在病房,特别是为这个危重病人,尽心尽力。而我只是完成了我的一些工作而已,和他们相比,我做的还很有限。”谦虚的邓伟一直感恩不断,“非常感谢院领导,医务科,重症科主任,感染科主任,感控办主任,他们都一直很关心我们的进度和病人情况。还有感染科护士长王丽霞和医护们一直为我们提供联络和相关保障。同时,也特别特别感谢这次插管术中同事们的配合,其实我这并不算什么,对于我们所有的医务人员,在遇到风险大的操作时,都会相互提醒,来保护自己的战友,因为我们少一个人倒下,对患者来说会多一份希望。”
像这样感人的故事,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每天都在上演!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一心为患者,不计生死的医务工作者,才让我们对战胜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有信心!感谢你们的付出与努力!感恩有你们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白衣战士”!向你们致敬!(周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