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丹江口市第一医院!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研教学 >> 正文
科研教学
阻击尘肺病可借鉴慢阻肺防控思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09 点击量:

中华慈善秦皇岛医院副院长 张志浩

学习了2016年12月12日《健康报》8版医学论坛刊登的《阻击慢阻肺 如何布好大局》长文后,笔者深感专家们阐述的观点对于如何实现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重大慢性疾病过早死亡率降低30%等目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再结合尘肺病,则会给职业卫生工作增添新的切入点,因为无论是从病理学还是诊断依据,慢阻肺和尘肺病都有较多结合点和共同点。

尘肺发病机制提示,生产场所中呼吸性粉尘(直径≤5μm)进入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囊、肺泡腔和肺间质内,不断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者释放致纤维化因子,引发持续性炎症和肺脏纤维化,导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其演变过程为,细支气管腔不完全阻塞。气管和细支气管由于炎症、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管壁结缔组织增生、变厚,以及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因素而使管腔变窄。肺泡内气体积聚,慢性炎症可使细支气管壁软骨破坏,失去正常的支架作用,吸气时支气管扩张,气流尚能进入肺泡,但呼气时支气管缩小和闭陷,妨碍气体排出,肺泡内积聚多量气体,使肺泡明显膨胀和内压升高,肺泡壁弹性减弱或破裂,以至于多个肺泡融合成为肺大泡。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血液供应减少,肺组织营养障碍,直接导致肺脏的通气(PV)和换气功能(DL-CO)降低。由此可见尘肺发病机制同于慢阻肺。从胸部正位X线片可见,尘肺患者双肺野有多发的点片状阴影,系肺组织纤维化所致;从胸部CT扫描可见,有胸膜肥厚、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大泡,甚至气胸,是尘肺病不断进展的结果。这些也同于慢阻肺的病理变化。

除了慢阻肺患者群体,我国尘肺病发病率和发病人数居世界之首。据《人民日报》和《健康报》2009年公布的数字,我国有两亿多农民工,且大部分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在各种职业病中尘肺发病率占79%。而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大爱清尘基金披露,全国有600万尘肺病农民工(不包括国有生产企业在编工人中的尘肺病患者)。按照《健康报》医学论坛文章提出的“慢阻肺防控形势严峻”“加大防控力度”“保护患者的战略之举”“要整体提高防治能力”和“瑞典经验值得学习”等思路,笔者认为,以“他山之石”攻玉,可以把尘肺病防治做得越来越好。比如Ciaes-goran Lofdahl说:“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与患者交流,鼓励戒烟,培训吸入药物的操作。适合患者的运动疗法也很有效,患者每天应至少锻炼30分钟。瑞典做过相关研究发现,慢阻肺患者运动量低,存活率也偏低。对慢阻肺患者还要进行营养干预,特别是对BMI<22的患者要做营养指导。为慢阻肺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研究发现,接种流感疫苗的患者,再次罹患流感的比例降低了一半。”这些都同样适用于尘肺的临床治疗,提高尘肺患者存活率一直是职业卫生临床与科研的重要任务。我国尘肺病农民工群体平均年龄为49.54岁,该病晚期进展速度很快,死亡年龄偏低。有不少尘肺患者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在国际上产生负面影响。到2030年,降低尘肺病患者30%的死亡率,是职业卫生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总之,笔者认识到,在阻击慢阻肺布好大局的战略部署中,再加上尘肺病,则会在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工程中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果。

编后:国务院刚刚发布《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部署做好“十三五”时期职业病防治工作,其中强调“提升职业病防治服务水平,以农民工尘肺病为切入点,简化职业病诊断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张志浩是国家安监总局职业病专家,对尘肺病患病、防控情况非常了解,因此提的建议非常宝贵。本版编辑将关注这方面内容,加强职业卫生临床业务技术的交流。

健康报

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沙陀营路32号 电话:0719-5223165 传真:0719-5223299 邮编:442700
丹江口市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7003703号 鄂公网安备 42038102000231号
Copyright © 2009-2010 DanJiangKou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