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中心。该院张长青教授团队完成的保髋外科治疗关键技术的建立与临床应用项目,日前获得2016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股骨头位于骨盆下方,支撑着人的直立行走、活动和劳动。股骨头坏死发病初期的患者,会感觉髋关节疼痛,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肢体不等长、跛行、髋关节活动障碍等。在此期间,原本呈圆球样的股骨头内部会出现空洞,进而塌陷,最终导致瘫痪。多年来,临床上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单一,仍以终末期人工髋关节置换为主,对中早期患者束手无策。因此,股骨头坏死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增5万名~10万名患者,且多发于青壮年人群。
张长青说:“从股骨头病变到变形、塌陷,将持续1年~3年。患者如果能得到及时治疗,即可恢复功能,远离残废。国外已有临床经验证明,治疗股骨头坏死可植入带血供的骨头,这就好比在盐碱地上种庄稼,如果改良土壤、合理灌溉,盐碱地照样能长出好庄稼。”遵循着这个思路,张长青带领团队科研人员从2000年起,聚焦中早期保髋治疗,前后15年围绕骨再生这一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的实施及疗效评估,经数万个病例证实,切除腓骨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相反,腓骨在骨重建中不仅能起到重建血供的作用,还能提供有活力的骨和血管形成细胞,保障了力学性能,最终可以达到保留自体的股骨头,维持有功能的髋关节的目的,从而使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窗提前至早中期,将保髋率由59%提高至86%。
张长青团队科研人员还创新了手术方法,建立旋转式带血管蒂游离腓骨切取术和髋前入路股骨头坏死腓骨移植修复术,并发明了专用的手术器械。手术时间从三四个小时缩短至平均90分钟,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迄今,该团队已完成3000例各类股骨头坏死手术,其创新手术技术已被列为《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关于股骨头坏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重要的保髋手段。
张长青还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青少年股骨头坏死,尤其是终末期股骨头坏死腓骨移植重建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证实了青少年患者可通过自身修复保留髋关节形态和功能的学说。借助内固定结合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的方法,该团队攻克了股骨颈骨折术后骨不连这一世界难题,手术成功率达92%,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