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因此,促进胰岛素分泌便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主攻方向之一。我国科学家领衔联合国际团队,首次解析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即GLP-1R)七次跨膜区的晶体结构并揭示了相关的别构调节机理,将掀起新一轮抗糖尿病药物设计和新药开发的热潮。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是国际公认的Ⅱ型糖尿病治疗靶标,目前已有多个靶向该受体的多肽药物上市,年销售总额超过100亿美元。但由于多肽药物必须注射使用的缺陷,靶向GLP-1R的小分子口服药物一直是国际医药产业关注的热点。然而,自2007年王明伟课题组报道全球首个具有体内实验治疗效果的小分子GLP-1R激动剂(Boc5)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举步维艰,几无突破。
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宋高洁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德华副研究员等一批科研人员合作攻关,突破了GLP-1R在天然状态下异常不稳定、重组表达产量低的瓶颈,借助小分子拮抗剂进一步稳定受体蛋白,首次获得了该受体七次跨膜区非活化状态的晶体结构,分辨率达到2.7埃。相关发现不仅可帮助理解该家族蛋白的别构调节机理,同时也为研发靶向GLP-1R的小分子口服药物研发奠定了结构生物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