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丹江口市第一医院!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疾病预防 >> 正文
疾病预防
心跳莫乱 三大心律失常防治有道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07 点击量:

“少吃多动、戒烟限酒、心情开朗”,12字足矣!这恰恰是保持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可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帮助预防心律失常。

“第一眼,你的脸,一点一点让我沦陷,总是让我迷乱晕眩,莫名的心跳不知疲倦,整个世界都能听得见……”歌曲《心跳》诉说怦然心动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很多人说可遇不可求。

但你知道吗?有一种“心儿乱跳”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可能碰到,它就是心脏早博。

早搏与房颤、室颤,是三大心律失常,如何正确地对待它们,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内科主任医师吴书林教授为您娓娓道来。

心跳是怎么来的?

“窦房结”发放电脉冲

呼吸与心跳,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可很多人不知道心跳怎么来的,自然更不知心跳失常的危害。

原来,我们的心跳,是由一个叫“窦房结”的地方控制的,它就像一个发电机,按照固有的频率发放它的电脉冲,每分钟60~100下。因此,正常人的心跳是每分钟60~100下,如果心跳的次数慢过60下,或者快于100下,都是心律失常。此外,如果“发电机”运作正常,但房室传导阻滞,电传导不了,也会出现心跳过慢。

早搏:

莫盲目恐慌 频繁发作也能治

心跳如同音乐节拍,一般是匀速而规律,但在生活中很多人会发现心跳“抢拍子”了,一般是心跳突然“咯噔”或者“砰”一下或几下,之后可能会感觉到心跳停顿了一下,或者感觉心脏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似的。而频繁发生的,会觉得心慌,更严重的还可能会感觉头昏、胸闷。

“这些都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心脏早搏。”吴书林指出,这种心跳不规律的早搏,可算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了,“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出现”。

单纯的、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早搏,尤其是房性早搏,可认为是身体尤其是心脏向你发出“最近是否太累了、太疲劳了、精神压力太大了”的提醒,一般不太要紧,它可能会自行消失。

但是,如果早搏频繁发生,甚至心里发慌、胸闷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那就要及时做检查了。

对于频繁早搏,吴书林建议,做个心脏彩超,看看心脏有没有器质性病变。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还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确定早搏是房性还是室性、早搏次数等。假如一天24小时内小于1万次,不用紧张,注意不剧烈运动就可以了;假如24小时早搏超过1万次,次数太多,有一个可能是心脏有异位兴奋灶,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可解决它。

“省医一年做400~500例心脏早搏的消融术,仅次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吴书林说,对于早搏,最想告诉民众的是,它并不是非常严重的心脏问题,就算频繁早搏也有办法解决它,因为早搏而过分担心,然后四处求医,或者思想负担很重,引起焦虑、抑郁,反而不利正确对待它。

健康报

“经常看到早搏患者愁眉苦脸来门诊,自诉到处看不好,检查却排除器质性病变。”吴书林说,这样的患者细细解释一番,不用吃药,或者对症吃点镇静或抗抑郁药物,就好了。

预防支招:

心脏乱跳,终归让人无法心安,那该如何预防早搏呢?吴书林指出,一般没有心脏器质性病变的人,只要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少喝茶、少喝咖啡,保证睡眠充足,不要运动过度,减少精神压力,喜怒哀乐等情绪起伏控制好,早搏就不爱来骚扰。

需要提醒的是,冠心病、器质性心脏病,可能伴随早搏,比如冠心病,有10%~20%是伴早搏的,那需要治疗原发性疾病,去除早搏病因,有一定危险的还要吃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

房颤

抗凝别盲目用阿司匹林

在心内科门诊,常常有人自觉心悸、头晕眩,心脏跳得时快时慢,甚至气促,感觉自己下一秒就是晕厥过去,一检查,原来是患上了房颤。

房颤到底是什么病?吴书林指出,心律失常里,室性早搏最多见,但房颤却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的心律失常。它是心房内产生不规则的冲动,常常表现为心跳过快而且节律不正常。

房颤发病率高,在去年的最新指南里,欧洲发病率达3%,高于以往数据;我国没有最新流行病学数据,但估计全国有800万人受房颤困扰。而且这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年纪越大人群发病率越高,到了80岁,房颤发病率就达8%~10%。

吴书林指出,房颤通常很少直接导致猝死,但对人体危害很大。房颤可导致中风、心功能不全、心衰、血管性痴呆等认知障碍、生活质量下降等。有研究指出,15%的脑卒中与心房颤动有关,而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的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

而慢性、长期持续的房颤,也会导致心房扩大,造成心衰、心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质量。

治疗房颤,尤其是预防房颤引发的脑卒中,国内外公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抗凝,阻止心房中血液凝集成血栓。

吴书林强调,房颤不能乱吃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只是抗血小板聚集,对房颤导致的血栓效果有限。正确的做法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先进行卒中风险测评,按需坚持长期服用抗凝药。除了药物治疗,目前也越来越多房颤患者选择导管射频消融术,一般建议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较多、持续性房颤少于3年的患者可考虑,不过此手术第一次成功率仅80%左右,术后也并非就不用服药,还要据卒中风险测评结果决定。

预防支招:

如何有效地预防房颤的发生?吴书林指出,高龄是不可改变的房颤发病因素,基因也难以改变,但事实上,医学研究发现,房颤的危险因素多达15项,除了基因与高龄,高血压、心衰、瓣膜性心脏病、慢阻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都是可以治疗、控制的。比如,39%的高血压患者易发房颤,控制好高血压,那房颤发病就低了。

此外,身体劳累、喝酒、肺部感染炎症等,都可成为房颤发作的诱因,针对性预防即可。

室颤:

男性高龄人群最应警惕

一个人好端端在家里、单位、公共场所,突然倒地不起,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甚至伴抽搐、二便失禁,这样的猝死,在如今越来越多发生。据统计,全球每年约700万人猝死,这占了全部死因的1/4,而研究表明,猝死事件里,60%~80%是心源性猝死,背后就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也就是“室颤”的影子。

房颤与室颤,都是心房颤动,一字之差,后者却让人“一只脚踏入鬼门关”。室颤时,心室失去正常的收缩节律而颤动或蠕动,完全丧失收缩射血功能,属于心脏骤停的一种,如不进行抢救,患者即死亡。如果发作时看心电图,可见只剩“一条抖动的绳子”,如果不能转复窦性心律,很快就会变成一条直线。室颤多数会导致患者猝死,仅有少数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抢救的每一分钟都极其宝贵,在医务人员及专业设备到达前,应给予胸外按压,若有除颤设备越早除颤,患者存活的几率就越高。

预防支招:

室颤如此致命,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发作?吴书林指出,年龄越大、室颤发病率越高,男性人群发病高于女性,因此男性高龄人群首先应高度警惕。从病因来看,如果大于等于50岁的室颤患者,70%~80%的病因是冠心病;而小于50岁的室颤患者,则病因多是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其他心脏病等。

“已经明确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务必遵医嘱,积极改善生活方式,规范药物治疗,以预防室颤的发生。”吴书林说。

此外,被评估为室颤高风险,或室颤发作过而侥幸经抢救生存下来的患者,可能需要安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以便在室颤再次发作时给予电击除颤挽救生命。

护心有招

按需体检“加码”

吴书林指出,从可能不用理会的早搏至危及生命的室颤,心律失常“不好惹”,而针对心律失常的护心,除了最重要的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方式与习惯,也要留意遗传因素,比如父母有心血管病的、猝死的,那要分外警惕,当然一直带着阴影生活就走进了另外一个极端,有点过了。

吴书林主张通过经常性体检发现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建议不要抽烟、喝酒、久坐不动等,更提醒按需体检“加码”。

具体做法是,一般人体检要做心电图,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可加做一个心脏彩超,或加做活动平板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年龄大、肥胖、高血压、血糖血脂高等,加做一个颈动脉B超,可尽早发现硬化、斑块等。

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沙陀营路32号 电话:0719-5223165 传真:0719-5223299 邮编:442700
丹江口市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7003703号 鄂公网安备 42038102000231号
Copyright © 2009-2010 DanJiangKou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